斯坦利·克羅(Stanley Kroll)國際著名的股票、期貨交易專家。1959年進入華爾街,在33年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後主動離開華爾街,游歷世界,著書立說。

部分書摘:

1.墨菲法則: 如果某件事有可能變壞的話,這種可能性就會成為現實。

2.你若想提前知道,哪些交易有可能遭受損失,墨菲法則可告訴你: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很忙,回到家往往蠻晚了。看看報告,做完該做的功課也沒太多時間關心其他事,有時候甚至連環法賽都只能開著視窗用“聽”的,能騎車的時間也被壓縮所剩無幾。眼看今天環法賽結束了(21 stages),要說對於今年環法有啥感想,恐怕還真的擠不出來,總覺得在電腦上看小螢幕足以折磨死一個一天盯螢幕超過10小時的人,加上MOD只有轉播最後一小時,庇里牛斯山峰峰相連的特色消失殆盡,反而只覺得爬了13、15公里就結束了,先是一副Pantani再世的Ricco被查出禁藥退賽,接著Sastre在L'alpe d'Huez 攻擊出去,苦主Cadel Evens因為少了隊友支援只能乾瞪眼,看似緊湊的內容卻看得一點都不熱血,黃衫少了些大將之風,靠著隊友扭扭捏捏的騎回凱旋門。加上Scheleck刻意等待的計時賽,看到只能讓人嘆氣連連。


上週很努力的參加好幾攤飯局,好死不死週末碰上颱風車也沒騎到,不過卻讓我有機會好好想想一件事情....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話說抵達大禹嶺的時候整個呈現一個放空狀態,想找車友聊天消磨時間居然發現一個車友也沒有,問了欣欣餐廳的大嬸,她說很早就看到一台紅色的腳踏車往新白楊方向滑下去了,果然大叔早就海放眾人啦,不過大概因為中午我在碧綠神木吃午餐,沒有看到下滑的大叔。等了大約半小時,終於陸續看到有車友從隧道冒出來,主要成員都是台大或中央的宜支團成員,不久之後electrock也出現了,就這樣消磨到四點多,餐廳老闆娘終於願意幫我們把房間打開進去休息,不過也沒有衣服可以洗澡,就穿著車衣坐在門口等大家了。



武嶺第二天晚上多半都是感性時間,倒不是因為精力太多(抑或經歷太多),而是十幾人擠一間房間要大家安靜很難。不過看來今年比較不一樣,當政大飆車團抵達欣欣餐聽的時候,由於颱風過境的白菜貴死組合都有出現,當然逃不過雨騎啦,進到寢室直衝浴室衝熱水,據說一開始先沖腳,後來就變成全身沖了,我自己倒是覺得沖完熱水反而會更冷,把衣服穿起來坐在室內倒是比較實在。等吃飯的時候就看著對面一群溼漉漉裹在棉被裡的人拼命喊冷,而可憐的旅館老闆娘到時候又得重新洗被子晒被子了....不過學妹們好像還困在某處,主要還是因為配速出了很大的問題,據說跟清大的隊伍併在一起了。吃飽飯洗好澡聽大叔演唱幾首高音發不太出力的優美歌曲之後,就昏昏欲睡了...

第三天的路程雖然只有大約10km左右,但是總爬升量有七、八百公尺。去年騎登山車只記得沿路聽著自己很快的心跳,加上休息很久爬上去的,今年騎公路車,雖然出門前把飛輪搭配成最輕39x26的齒比,但是行前茶鵝和IOU兩位大師都說騎公路車爬最後一段並不好爬,甚至還說出“反正大概都要用抽的,抽累了就停下來休息吧!”第三天刻意重調了一下坐墊的setback和高度,以應付推踩,而卡踏算是已經用了一陣子,倒是不擔心定竿摔車的問題。穿上出門前才買的Eddy Merckx車衣,暗自祈禱等下不要下來牽車。第二天雖然採用肌力負擔比較小的騎法,但是第三天仍然覺得輸出怪怪的,坐著慢慢推踩上前面幾個坡,太陽出來一方面宣告短時間應該不會淋雨,另一方面也撥開中海拔的雲霧讓高山的景色更好,不過眼前的坡卻沒有因為宜人的景致而減緩,加上幾台大卡車的聯合壟斷路面,在沒有什麼轉速且時速低於10km/h的時候,相對花在控車的心思就多上不少,前段之字形的上坡路段只要在髮夾彎的地方抽過之後,再利用一點較緩的路段調配呼吸,不至於有要爆掉的感覺(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我騎蠻慢的),穿過了這段之字形的連續坡之後,在落鷹山莊碰到了中央的同學,他們好心問我要不要把包包放在他們車上,到武嶺再跟他們拿。放了包包想拍張照片,卻發現相機顯示電量不足,這時剛好等到Adsl,他也如法炮製把自己輕量化了。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話說今年一提到要去武嶺會師,總是少了去年那種期待與興奮,主要是出發前很多不確定性,最後我決定不報名只買紀念衫了- 與其患得患失地讓自己煩躁,乾脆就把武嶺當成出去騎三天車吧!有機會放假就去,沒機會週末還是可以騎車的,於是去年曾經懷抱的夢想希望感動都被拋在腦後,這樣想果然輕鬆多啦!

去武嶺前幾天可真是讓我忙翻了,加上後輪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洩氣,出門前很怕是中了異次元碎片,就決定花錢消災買了一組Maxxis Detonator外胎,價格實惠,用起來怎樣剛好就拿武嶺測試吧。自從雪隧通車後,花蓮早就不再那麼遙遠,大概就是唱了幾首歌就到了這麼近吧,新城車站依然是騎武嶺的起點,鹹死人的排骨飯很親切,雖然少了隔壁飲料店阿伯跟我們喇賽,但是總覺得一切依然這麼的熟悉。不過腳下踩的已經從去年的登山車換成黑白馬ATM,停了兩間小7(再一次看到小7也就是白菜身上的小7車衣了),就進入中橫台8啦!


第一天的路途算是相當輕鬆,維持穩定的轉速和輸出悠哉的將太魯閣美景一幕幕輸入,真是很奢侈的享受,午後空氣有點悶,隨著山路上下起伏只聽到鏈條與棘輪交互地滴答作響,伴隨著微微喘氣和心跳聲,頓時煩憂壓力都留在台北,當下只有一個人和一台車,沒有虛假的猜忌,只有最忠誠的信任。左手搬動變把,貪婪地用大盤榨乾僅存的一口氣;汗水能浸溼頭巾,但是滴在車架上的汗水早就被車子帶來的風吹散。燕子口合照了一張照片,眼見天上的黑雲填滿了太魯閣峽谷的天篷,空氣中更潮溼了,就像溼透的毛巾,隨時可以擰出一大桶水,劃過幾個隧道後,祥德寺的吊橋提醒我天祥到了,此時好像有幾滴莫名其妙的水滴到手上,抽上青年活動中心的短陡坡後剛好落下大雨,該慶幸自己的好運嗎?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兩台車,一台是EMC2的Etape,另一台則是Isaac的Force。這兩台車有什麼共通點嗎?

硬要說的話,EMC2跟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些關係,Isaac則不小心和物理學之父Isaac Newton同名,兩個跟物理有關命名的車,設計也真夠讓人霧裡看花了。兩台車都具有天生的競賽基因,拿汽車來比,EMC2 Etape讓我想到了Lotus Exige小跑車,雖然平價但靈活刁鑽的底盤設計;而Isaac Newton像是Porsche 911 series,詭異且反常的設計卻讓我有極度深刻的印象。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Cannondale有何魅力呢?



CAAD9已經被我觀察很久啦!Cannondale這家公司鋁車架聞名遐邇沒錯,但是網路上口沫橫飛的Review和心得開箱文早就淹沒我的視線,真偽難辯,最近某M大站中D品牌車架相關討論也把Cannondale拉進去了,怪哉怪哉...

說正經的,Cannondale公司出品的鋁合金車架可以算是業界先驅。絕大部份車廠在90年代才真正投入很多資源在研發鋁合金上面,但是Cannondale 80年代就已經對於鋁合金管材的特形有一定了解了,因此這家公司一直堅持讓競賽選手使用鋁合金車架,不過近年來也開始將碳纖維車架(System Six)提供給車隊使用,不過後三角還是鋁合金的設計。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清潔鏈條的目的無怪乎是讓愛車的傳動系統延年益壽、保持順暢的變速效率、兼顧清潔與美觀等。平常騎車時,整台車外觀上會摸到有“油”的地方,大概也只有鏈條了,無論哪種洗鏈、上油的方式,最終的目的就是在不讓鏈條太油的情況之下,保持鏈條運轉的順暢。洗鍊的方法有很多車友提出自己的見解,各家車店甚至也有自己一套說法,講起來就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申論題吧,但是申論題總有個方向,我歸納幾個較多人使用且合乎常理的方法供政大單車社的新手車友們參考:

1. WD-40法

準備用品: WD-40一罐(恐龍191也可)、抹布1~2條、牙刷一隻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幾天沒瀏覽Weight Weenies的Forum,居然就漏掉怪東西了! 

前一陣子自從大家看到了新款DA電子變速套件之後,揣測不斷。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整體套件的完成度,幾乎打上logo就可以直接賣了。在經過一陣傳統線控好還是電子好的大亂鬥之後,這樣高完成度的作品的確是會讓許多人心癢癢的,但是shimano把電池綁在下管這一招實在讓人打槍,除了不美觀之外,也破壞了自行車的風洞考量,善哉善哉! 

大家看到shimano電子變速套件第一個反應除了沒有線之外,再來就是變把的改變了。當時就很多人討論說以後三大廠的變把將會越長越像,Dr. 蕭的blog之前還有把三家廠牌的變把貼出來比較一番,的確有向前看齊的感受。雖然個人覺得新變把造型和好看沾不上邊,但相信原廠總是有他的考量的... 原本想說DA的新變把已經夠糟糕了。彎彎曲曲的煞把,配上上面直接數位顯示的檔位顯示器,活像綁了一支廉價Casio電子表在車上,在實際騎乘的時候辨識性不知到底怎麼樣,總覺得只要有太陽一反光就死翹翹了,但顯然DA還不夠糟,看到Campagnolo的變把之後,真的會有種趕快領錢去買舊款Ergopower的衝動...  

遠看好像還蠻正常的...我們可以再近一點...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本是自己想騎福隆,抓了茶鵝一起去。不過茶鵝被車神遊說之後臨時變卦,心一橫想說自己騎算了,不過大家揪來揪去好像還是要一起走106,於是就亂入帝大團了。

早上和茶鵝在校門口集合後,撿到小康和他的朋友,一起高轉速熱身到三岔口,還沒到休息站就發現在滴雨了,情況實在不樂觀,到了小7門口沒多久便落下傾盆大雨,也太慘了。在小7看到幾位帝大的車友,但是也不認識...後來嘎車神和美靜都到了,很好,雨更大了...

等雨停了之後,小花就先出發了,美靜強烈建議先偷跑,反正到時候還是會被主集團吞噬,於是我也和她先偷跑了。沒多久追上小花,繼續順順騎,剛過姑娘廟就很想偷重量,到了菁桐把車丟在雜貨店門口就去上廁所了。上完廁所之後等到了哇嘎嘎和茶鵝,繼續往十分,儘管106已經騎到套公式了,但是依然很廢,在十分又轉隧道的交叉口等到了其他帝大的人和一群四季的車友,四季似乎也是出來練車的,似乎有看到傳說中的whocare大大,隧道前面雖然路又寬又大,但是出了隧道就變成窄路了,眼見前面有團人搶線成一團我就退到whocare大大的後面,順順溜到雙溪。

到雙溪四季的人似乎要輪車,不過速度很奇怪,加上後面有人在大喊不輪的人閃開,我就退出來了...經過一陣超過去也不是,跟車也不是的情況之後,眼看前面集團碰到廟會整個散掉,有點慶幸還好沒有置身其中,再轉往福隆的交叉口等到其他人之後,九份團繼續往102前進,福隆團則繼續走台2丙,過了雙溪高中之後路況較佳,由肥油貓老大發號施令練習輪車,這次終於懂遊戲規則了,很輕鬆愉快的騎到台2之後,溜沒多久就到福隆小7,休息補給兼喇賽。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變速系統發展至今已經超過75年,無論在登山車或是公路車上發展,都是十分成熟的產品。若不是變速系統的出現,自行車也不會變成全球玩家瘋狂熱愛的交通工具。單車的變速套件變化多端,無論是競賽用的公路車、越野用的登山車、甚至是媽媽買菜用的淑女車,現在都有變速系統,而生產廠商也無不努力開發出更多更新奇的變速套件,以滿足廣大的消費市場。這篇是寫給政大單車社的新社員們,因此將技術部份排除,僅著重在使用和認識上面。

分類
就以我們日常較常接觸的車,我把他分成登山車系統和公路車系統。但無論哪一種系
統,變速器的原理都相同,以下整理簡單的比較表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貼一點圖吧...改天在談參觀心得

IMG_0111 (1).jpg
參觀證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knog這間公司剛剛出現在台灣的時候,我就開始注意他了

最初覺得這顆燈設計的概念很好。目前大多數的車尾燈都是有個“固定座”,要麼就是很規矩工整的設計,遠遠看去就知道: 這是一個車尾燈

之前有考慮過cateye的產品,有個用磁鐵感應開關的尾燈。這個燈的設計就突破了“尾燈一定要這樣裝”的概念。但是平凡的造型和高昂的售價讓我始終沒去購買,套句Project Runway的台詞,It's boring!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衝刺型選手和經典賽有啥關聯呢?簡單來說,這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最好時刻。經典賽多半有著又長又平的賽段,選手很難從集團裡逃脫成功,因此往往衝線的時候都發生大集團衝刺。以Milan-San Remo為例,這個長達294 km的單日賽,1997~2001是由著名德國衝刺車手Erik Zabel獲勝,接著 2002 Cipollini、2003 Benttini和07年的Freire,也都通通都是衝刺型選手。他們在集團衝刺的時候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藉此獲得冠軍。

的確,對於大部分的衝刺型選手來說,多日賽(如三大賽)拿到總成績第一名的機率實在太低了,他們多半在各分站的衝刺點盡量拿點衝刺積分,並希望拿下衝刺王(例如環法的綠衫),目前拿過最多次綠衫的應該是現在服役於Milram車隊的Erik Zabel,1996~2001年共拿了六次綠衫;2002~2004則得到了三次環西班牙的衝刺王。最近頗紅的比利時小將Tom Boonen,也是成功穿上了2007年的綠衫。 衝刺型選手多半長得比較高壯,體重也比其他人重上不少。站在登山型選手旁邊,簡直就是大上一個size,無論上肢下肢都比其他人壯,以提供在賽事終端大家都黏在一起時,可以瞬間有暴力輸出,爆衝出集團獲勝。有些選手擁有極高的極速,但是必須靠很長的距離(時間)才能達到;有些則是能夠在短時間加速,把對手拉開,因此有些衝刺型選手會比較早開始加速發動攻擊,有些則是會靠著對友掩護或是黏在對手後面,等到對手加速之後才開始發動攻擊;有些在平路衝刺較擅長,有些則在微微的緩上坡特別拿手。像Milram車隊的火車頭一起動之後,Petacchi和Zabel兩位主將就功率全開只為求勝了!

在各大比賽中,只要有大集團衝刺,衝刺型選手們就上工了,卯足全力,猛力抽車,一分力氣都不留下。通常他們也承受很大的摔車風險,因為每次總會有些白目把人擠到完全沒地方閃,要麼就是拐子幹來幹去一不小心就把人弄下車。有時衝線畫面中前面有人犁田了,後面的選手還很快反應,兔跳過前面躺在地上的人,繼續握著下把用力抽車,好不威猛!贊助商多半也蠻喜愛衝刺型選手的,因為鏡頭多,廣告上電視的機率就大大增加,加上衝刺型選手怪癖規矩一堆,漏網鏡頭或幕後花絮總是少不了他們,即使往往在多日賽程後段自動缺席或是吊車尾、完賽成績經常破百,出錢的大老闆們仍笑的合不攏嘴,商業效益十足。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坐墊一直是車上難解的問題之一。

因為人只有一個屁股,車買來從來沒換過坐墊。有天忽然突發奇想打算買張新坐墊嚐鮮一番,於是就陷入了坐墊選購的無窮回圈...

San Marco Concor這個坐墊,乍看之下一點都不起眼。不但少了San Marco最著名的刺繡商標,僅在前方簡單用Concor Light幾個字輕描淡寫帶過,外觀不太討喜,甚至看起來和通勤車上的坐墊沒啥兩樣。後方略微上翹的設計,看起來一點都不舒服,現在流行的減壓中央挖洞挖空的設計在這張坐墊上完全找不到。但是對不起,這個笨笨的坐墊卻是無數選手心中坐墊票選的第一名... 茶鵝有言,好的坐墊首先必備的條件是要很難坐,這樣才會激勵車手一直抽車攻擊!當然這是玩笑話,看看現在環法場上有哪些坐墊歷久不衰 - Selle Italia的Flite、Turbo(已停產),Fizik Arione 和 Selle San Marco Concor。仔細看上面這些坐墊,多半都不怎麼輕,顯然即使在斤斤計較的職業公路賽中,很多選手寧可在重量上妥協,讓自己屁股在多日公路賽中舒服一點。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學期期末考的時候,挖嘎嘎丟來<�茄子2-旅行箱的候鳥>,不過那時正在水深火熱的跟中會奮戰,抽空用中午吃飯的時間簡單地把它看完了,不過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則是在影片剛開始時,一幕表現一個選手死了,被蓋上白布,之後在選手義大利老家的出殯畫面。這個令我馬上聯想到的就是2004年已故, 人稱海盜的Marco Pantani。Pantani這位仁兄在職業車手中一直是新聞的焦點,從他正式出道以來,一個綁著五顏六色頭巾、耳朵穿著耳環的小夥子,讓人們在沈悶保守的自行車比賽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4年,Pantani二度參加環義大賽就一舉拿下兩站單站冠軍,總成績排名第二(第一是Eugeni Berzin,第三則是Indurain)。

嚴格說起來,要不是當時他所效力的Carrera車隊要求他掩護也是蠻具有悲情色彩的主將Chiappucci,Pantani說不定就拿下當屆Giro的冠軍了。這位兇猛的小夥子沒讓義大利老家Cesena的鄉親們失望,儘管1994年環法賽中沒拿下任何一站分站冠軍,但是還是很認真不放棄攻擊Indurain,只是多半都功敗垂成,最後拿下總成績第三,對於一個新鮮人來說, 特別是英度蘭老大還在稱霸的時候,算是非常好的成績了,這樣優異的表現當然拿下了當年的白衫,相較於Carrera車隊主將Chiappucci如同病貓般的表現,年輕的Pantani馬上成為媒體和體育界追逐的焦點。

除了在Giro 和 Le tour的優異表現之外,Pantani在生涯早期即受到大家關注的原因就是他強悍的登山能力,Pantani身高有172cm,但是卻只有57kg,輕盈的身軀讓他在山路段無往不利,加上強烈的求勝意志,儘管在個人計時賽成績慘不忍睹,但是在高山路段卻能與對手拉出相當大的距離,1994年環法的著名山地站Alpe d’Huez,Pantani以驚人的速度海放其他對手,露出極為痛苦的表情,爬到坡頂的時候幾乎已經缺氧。他能在意識不甚清晰的狀況下用足以致死的高速下坡,事後記者訪問Pantani如何承受這樣高強度的爬坡賽,他的解釋是:唯有趕快把山路段解決才能解除我的痛苦!好一個以虐待自己身體為樂得選手啊...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