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型選手和經典賽有啥關聯呢?簡單來說,這是他們大顯身手的最好時刻。經典賽多半有著又長又平的賽段,選手很難從集團裡逃脫成功,因此往往衝線的時候都發生大集團衝刺。以Milan-San Remo為例,這個長達294 km的單日賽,1997~2001是由著名德國衝刺車手Erik Zabel獲勝,接著 2002 Cipollini、2003 Benttini和07年的Freire,也都通通都是衝刺型選手。他們在集團衝刺的時候爆發出驚人的力量,藉此獲得冠軍。

的確,對於大部分的衝刺型選手來說,多日賽(如三大賽)拿到總成績第一名的機率實在太低了,他們多半在各分站的衝刺點盡量拿點衝刺積分,並希望拿下衝刺王(例如環法的綠衫),目前拿過最多次綠衫的應該是現在服役於Milram車隊的Erik Zabel,1996~2001年共拿了六次綠衫;2002~2004則得到了三次環西班牙的衝刺王。最近頗紅的比利時小將Tom Boonen,也是成功穿上了2007年的綠衫。 衝刺型選手多半長得比較高壯,體重也比其他人重上不少。站在登山型選手旁邊,簡直就是大上一個size,無論上肢下肢都比其他人壯,以提供在賽事終端大家都黏在一起時,可以瞬間有暴力輸出,爆衝出集團獲勝。有些選手擁有極高的極速,但是必須靠很長的距離(時間)才能達到;有些則是能夠在短時間加速,把對手拉開,因此有些衝刺型選手會比較早開始加速發動攻擊,有些則是會靠著對友掩護或是黏在對手後面,等到對手加速之後才開始發動攻擊;有些在平路衝刺較擅長,有些則在微微的緩上坡特別拿手。像Milram車隊的火車頭一起動之後,Petacchi和Zabel兩位主將就功率全開只為求勝了!

在各大比賽中,只要有大集團衝刺,衝刺型選手們就上工了,卯足全力,猛力抽車,一分力氣都不留下。通常他們也承受很大的摔車風險,因為每次總會有些白目把人擠到完全沒地方閃,要麼就是拐子幹來幹去一不小心就把人弄下車。有時衝線畫面中前面有人犁田了,後面的選手還很快反應,兔跳過前面躺在地上的人,繼續握著下把用力抽車,好不威猛!贊助商多半也蠻喜愛衝刺型選手的,因為鏡頭多,廣告上電視的機率就大大增加,加上衝刺型選手怪癖規矩一堆,漏網鏡頭或幕後花絮總是少不了他們,即使往往在多日賽程後段自動缺席或是吊車尾、完賽成績經常破百,出錢的大老闆們仍笑的合不攏嘴,商業效益十足。

講到Milram車隊的Erik Zabel,不得不提一下我覺得相當有趣的Alessandro Petacchi。Petacchi綽號是“噴射機”,正好它名字的中文發音念起來也蠻接近的。這個傢伙最著名的就是贏了一大堆團隊衝刺的環法賽之後,一碰到上坡路段就搶著搭隊車,所以即使他衝刺能力很好,也贏了很多分站冠軍,卻從來沒有拿過綠衫。通常看到這位仁兄的畫面,不是兇猛衝刺過終點,就是氣喘吁吁的在補給車旁邊喝水了。


Mario Cipollini

不過這一切壞習慣的“濫觴”可說是超級馬力歐- Mario Cipollini,這位選手除了成績還不錯之外,比較吸引人的往往是一狗票怪癖和花邊新聞,他總是穿著和隊友“不太一樣”的隊服比賽...說“不太一樣”稍微太客氣了一點,簡直就是活生生把動物園和馬戲團的戲服搬上自行車賽,因此獲得很好的觀眾緣,不過保守的UCI怎麼可能放任他亂穿不管?每年都祭出罰款警告,害Cipollini的車隊被罰了好幾千的瑞士法郎。(不過事後看來這筆交易相當划算,他著名的“Muscle Suit”在慈善募款活動中拍賣超過四萬美元,大約是他繳罰單上面金額的100倍)和狗仔隊脫不了關係,也是Cipollini的特色之ㄧ,長髮披肩的獅子王(lion king),更是以花花公子聞名,如: “If I weren't a professional cyclist, I'd be a porn star" "I want to die in an orgy" 都是他曾經說過的“經典名句”。雖然這個老傢伙聲稱要退休好幾次,也的確退休了好幾次,但都忍不住腳癢又跑回來騎車比賽。最近一次是在2005年四月,環義大賽前一週時宣佈“真的永遠”要退休了,不過當然是嘴炮,因為今年(2008)年初的環加州賽就看到Cipollini穿著Rock Racing的隊服出現了..

老實說,在台灣衝刺型選手被大家喜愛的程度遠不及登山型選手,而大家對衝刺型選手的關心程度也比較少一點。 先前提過的經典賽,有時候體育頻道會在沒東西播的時候轉播一下。經典賽舉辦的路線沿途風景很棒,選手之間競爭也相當激烈。由石板路或是舊有賽程路線為主構成的賽事,不但考驗著車手的體力、耐力,200餘公里顛簸的賽段也考驗著選手腳下自行車,唯有人和車的完美結合才能成功獲勝。目前大家所認定的經典賽並不完全一樣,Pro Tour以前也未承認所有的經典賽,直到2005年才把大家所熟悉認定的經典賽列為Pro Tour的項目之中。大家公認的經典賽有:

Milan-Sanremo (義大利) – 1907年首次舉辦。義大利文稱為 La Primavera ,就是春天的意思,是春季的第一場經典賽。多半在三月底舉行,以往是UCI Roadrace的賽程,2005改成Pro Tour賽事。這是距離最長的單日賽,長達294km。

Ronde van Vlaanderen (比利時) – 'Spring Classics',四月初舉辦。這個比賽有著很多又短又陡的坡,有些陡坡甚至坡度超過20%,非常精彩好看,不但看得到選手在石板坡道上大顯神威,也很有機會看到終點線上的衝刺,2007年獲勝的Ballan 就是在比賽結束前5km的陡坡發動攻擊,成功突圍獲勝。

Gent-Wevelgem (比利時) - 1934年開辦,有著十分平坦的地形,完全是衝刺型選手的天下。2005開始列為Pro Tour的賽事。

Paris-Roubaix (法國) – 又稱La Reine,表示Queen of the race。也稱地獄之路,號稱最難騎的自行車賽。四月初舉行,也是最有名的石板路經典賽,許多自行車廠會將型號命名為Roubaix紀念這場比賽。2005~2007改成Pro Tour賽事,今年則在賽程表中取消。

La Flèche Wallonne (比利時) – 1936第一次舉辦,其中須繞經Mur de Huy陡坡三次,有幾段超過15%,也是屬於金變態短陡坡比賽。

Liège-Bastogne-Liège (比利時) – 四月底舉辦,算是最老的經典賽,1892首次舉辦時是業餘賽,兩年之後改成職業賽。現今也是UCI Pro Tour賽事。

Paris-Tours (法國) – 全賽段最高點僅海拔200m,也是衝刺型選手的最愛,通常舉辦在歐洲賽季尾端。

Giro di Lombardia (義大利) – 有"Race of the Falling Leaves"之稱,十月舉辦。最早這個比賽的名字是 Milano-Milano,直到1907才改成Giro di Lombardia。相較於在比利時舉辦的 Gent-Wevelgem,Giro di Lombardia是登山型選手的天下,最有名的選手就是Fausto Coppi,他騎著我最喜愛的Cinelli Supercorsa贏得了五次冠軍。它和Paris - Tours大約同時舉行,所以選手各取所需參加比賽。


Paris-Roubaix

上面幾個著名的經典賽之中,有五個被人稱之為“Monuments”的,分別是Milan-Sanremo、Ronde van Vlaanderen、Paris-Roubaix、Liège-Bastogne-Liège 還有 Giro di Lombardia。目前只有Roger De Vlaeminck、Rik Van Looy 還有 Eddy Merckx三個比利時人贏過五個Monuments,愛爾蘭籍的Seán Kelly很可惜在法蘭德斯三度拿下亞軍無法加入這個俱樂部。經典賽多是單日賽,但是難度卻比Pro Tour之中很多比賽高,精彩程度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雖然台灣全部轉播的機率幾乎為零(三大賽也只有環法每天有一小時的“Highlight”),但是在我心目當中,Ballan、Friere、Weylandt、Bennati、Cancellara等人在經典賽中努力不懈的樣子,才是這些經典賽最有張力的畫面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