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抵達大禹嶺的時候整個呈現一個放空狀態,想找車友聊天消磨時間居然發現一個車友也沒有,問了欣欣餐廳的大嬸,她說很早就看到一台紅色的腳踏車往新白楊方向滑下去了,果然大叔早就海放眾人啦,不過大概因為中午我在碧綠神木吃午餐,沒有看到下滑的大叔。等了大約半小時,終於陸續看到有車友從隧道冒出來,主要成員都是台大或中央的宜支團成員,不久之後electrock也出現了,就這樣消磨到四點多,餐廳老闆娘終於願意幫我們把房間打開進去休息,不過也沒有衣服可以洗澡,就穿著車衣坐在門口等大家了。



武嶺第二天晚上多半都是感性時間,倒不是因為精力太多(抑或經歷太多),而是十幾人擠一間房間要大家安靜很難。不過看來今年比較不一樣,當政大飆車團抵達欣欣餐聽的時候,由於颱風過境的白菜貴死組合都有出現,當然逃不過雨騎啦,進到寢室直衝浴室衝熱水,據說一開始先沖腳,後來就變成全身沖了,我自己倒是覺得沖完熱水反而會更冷,把衣服穿起來坐在室內倒是比較實在。等吃飯的時候就看著對面一群溼漉漉裹在棉被裡的人拼命喊冷,而可憐的旅館老闆娘到時候又得重新洗被子晒被子了....不過學妹們好像還困在某處,主要還是因為配速出了很大的問題,據說跟清大的隊伍併在一起了。吃飽飯洗好澡聽大叔演唱幾首高音發不太出力的優美歌曲之後,就昏昏欲睡了...

第三天的路程雖然只有大約10km左右,但是總爬升量有七、八百公尺。去年騎登山車只記得沿路聽著自己很快的心跳,加上休息很久爬上去的,今年騎公路車,雖然出門前把飛輪搭配成最輕39x26的齒比,但是行前茶鵝和IOU兩位大師都說騎公路車爬最後一段並不好爬,甚至還說出“反正大概都要用抽的,抽累了就停下來休息吧!”第三天刻意重調了一下坐墊的setback和高度,以應付推踩,而卡踏算是已經用了一陣子,倒是不擔心定竿摔車的問題。穿上出門前才買的Eddy Merckx車衣,暗自祈禱等下不要下來牽車。第二天雖然採用肌力負擔比較小的騎法,但是第三天仍然覺得輸出怪怪的,坐著慢慢推踩上前面幾個坡,太陽出來一方面宣告短時間應該不會淋雨,另一方面也撥開中海拔的雲霧讓高山的景色更好,不過眼前的坡卻沒有因為宜人的景致而減緩,加上幾台大卡車的聯合壟斷路面,在沒有什麼轉速且時速低於10km/h的時候,相對花在控車的心思就多上不少,前段之字形的上坡路段只要在髮夾彎的地方抽過之後,再利用一點較緩的路段調配呼吸,不至於有要爆掉的感覺(當然也有可能因為我騎蠻慢的),穿過了這段之字形的連續坡之後,在落鷹山莊碰到了中央的同學,他們好心問我要不要把包包放在他們車上,到武嶺再跟他們拿。放了包包想拍張照片,卻發現相機顯示電量不足,這時剛好等到Adsl,他也如法炮製把自己輕量化了。



少了包包的羈絆,覺得頓時身體放鬆不少,而早上起來一副還沒醒的肌肉這時也比較正常,出了之字形系列路段之後,景色瞬間豁然開朗,高山上顯得異常乾淨。四周都是高山,雖然認不出任何一座,此時卻暗自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伴隨著腳邊高長的草,漸漸變成低矮的高山草原,路面也因為冬天結冰導致有些許的坑洞與高低落差,不過這裡坡度略趨平緩,久違的迴轉數似乎在這裡漸漸回來了,山上的風讓臉頰感受不同於平地的溫度與溼度,也不再是溫室氣體和廢氣的組合,這裡風聲蓋過萬物的聲響,接受速度帶來的蕭颯。在小風口和粽子學長合照休息,又再度與Adsl相逢,此時看到Adsl踩著令人羨慕的迴轉速接近,三盤的優點在武嶺這種路段就展露無疑啦,懶洋洋的陽光一晒就讓人不想動,不過我還有5km要走,追上幾台騎到鬼擋牆的登山車,還有一位下馬牽車的漂亮Specialized(真的是馬,Cipollini的斑馬圖裝),相較於前一天在蓊鬰的山中峰迴路轉,今天反而比較像是在巨石中穿梭。





克難關名字取的真傳神,好不容易爬上一個高點又要往下溜到合歡山莊,在觀景平台又碰到台科單車社的同學,請他幫我和牌子來張合照(去年記得還跟阿德、阿振在這裡合照過),然後繼續爬上最後一段2km的陡坡,到這裡已經蠻放心的了,看來一路的重踩對於肌力不至於有太大的損耗,相對來說到這邊還蠻有力氣的,繼續慢慢推踩超過了幾台單車,眼看武嶺就在不遠處了,想到去年看到武嶺平台早就激動不已,今年內心倒是很平靜,慢慢爬到武嶺廁所附近,打上重檔奮力抽車完成最後一小段,可惜沒人幫我留下這個鏡頭,哈!









騎到武嶺雖然太陽很大,但是身體卻蠻冷的。碰到了一台ATM兄弟車,車主是從西段上來了,對於我的車也是相當好奇,經過一陣交流之後,最後留下“你的車好重”這句評語,剛好也有一位照相技術不甚佳的車友(我的頭被砍到啦!)幫兩台兄弟車留下合影。等到了中央的補給車,迅速把風衣穿上,沒多久政大飆車團的成員紛紛抵達,今年雖然少了去年的興奮,反而把心裡留了更多空間享受悠哉的時光。我知道溜下這個60km的長坡之後,又會回到台北忙碌的生活,這最後短暫的兩小時,什麼都不必擔心 - 不用擔心上班會不會遲到、不用擔心會不會考不好,只看著遠端的雲朵迅速流動,聽著沒有節奏的人聲吵雜。





回程順順溜下長坡,發現小心眼的小7為了跟來爾富一決最高便利商店的生死戰,直接搬到海拔更高的地方。回到埔里,坐上客運,這三天難得能偷閒的假期即將結束,太短了嗎?我倒覺得不會,這三天讓我能有時間想些事情、享受高山美景,最重要的是能和一群人一起騎車。當置身於萬物皆寂的山中,藉由自己踩著踏板,聽著輪胎慢慢滾動,淋漓的汗水成為唯一宣洩的管道,這時候將會發現一切的需求都變得很簡單 - 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不再有不切實際的慾望,而前進的動力只能靠自己,耐心的把自己和單車推向更高的海拔。誰說人和車不能溝通?漫長的山路中,你只能信賴腳下最忠實的夥伴,也只有你能夠妥善的照顧這台車,讓它陪你走完旅程。征服多高的山、多長的路,對我來說早已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享受並珍惜騎車的時光,就算再忙,我還是會想花些時間在單車上,只要騎上單車,就已經令人滿足啦!


“I have always struggled to achieve excellence. One thing that cycling has taught me is that if you can achieve something without a struggle it's not going to be satisfying.”
—Greg Lemo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