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騎的車是一支2000生產的 Colnago Dream Plus Art Decor(AD10圖裝),全車全鋁合金設計 ,使用Columbus Airplane 7000 series aluminum管材。這台車和以往熟悉的Giant TCR有蠻大的差異,當然也樂趣十足,在我探索這台車的「個性」之前,花了一點時間作點功課,在幾位車界前輩的幫忙之下,這台車終於順利的裝好並上路,完成度也算相當的高,縱然花了不少時間選料、找料,但心裡的滿足與成就感真是不言可語。



在確定要買這台車之前,可讓我猶豫了好一陣子。2000年的NOS新車,可是沒有前叉,加上Colnago C-T 56cm的尺寸到底適不適合我呢?從以前就聽過很多人說關於Colnago Fitting弔詭的事,除了他的計算方式和大部分車廠不同之外,Colnago的頭管角度和直叉設計也算是相當特別。大致上有兩種說法,一是Colnago因為算的事C-T的長度,所以應該選稍大的車架才會滿足正常C-C的長度;另一說法則恰巧相反,這派說法的人認為Colnago的車和一般車款不同,反而要選稍小的才能獲得靈活的操控體驗。兩種講法各有各的道理,可是卻沒人能詳述並支持這些論點。

花了一點時間研究之後,我發現有位任職於Trialtir(美國銷售義大利車的經銷商)Dave Koesel說的最有趣:

You had sized the bike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ology: Not Colnago methodology. Most people would have made do with the fit; some may not even realize it wasn't optimal. But when you fork out cash for an exotic, hand-made Italian bicycle, you're not going for adequate- you're going for optimal.

好吧,看來我們可愛的義大利人在這件事情上非常龜毛,不但自己弄出古怪的東西,還硬要人家配合演出才行。



這和Colnago的幾何設計有關,傳統的Colnago Chainstay很短,前軸很長;立管角度大,因此為了滿足操控於是設計了較傾斜的頭管,以及直前叉。Colnago的設計者希望把騎士的體重分配在兩輪上,而不是車架上。所以使用長龍頭及較多的setback,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長龍頭凸顯了Colnago在操控上的特色,才能使特短的Fork Rake轉向精準並且靈活;大角度的立管,在後推較多的setback幫忙下,才不至於使膝轉點跑到太前面,再配合上大約400~405mm的chainstay,凸顯出加速快傳動好的特性,騎乘重心也相對較為前面。唯有配上比正常傳統套量較小的車架,才能達到上述的目的,否則龍頭裝不長、Setback也拉不開,重量直接掉到車架上,無論是立姿騎乘或是爬坡,standover height才不至於過高。

在我的車輛配置上,我暫用前輩贊助的120mm的龍頭,角度與上管平行,雖然花了點時間找130mm同樣角度的龍頭,可是目前尚無斬獲。最讓我驚艷的還是車頭碗,在裝上了2005年份的Record頭碗後,使用起來真是相當滑順,與我前一台TCR所配原廠FSA的有天壤之別,沒想過頭碗的差異居然會這麼大,前叉原車因故無法裝上(也是這台車可以擺這麼久原因之一),在前輩的幫忙下決定選用和當年相同的Flash前叉,主要是價格漂亮,在重量上就得有所妥協,鋼材上座配上碳纖維叉使用起來卻有比較偏向鋼叉的路感。setback設定還是保持過去較後推的習慣,不過drop則拉至13cm左右,不過沒多久就習慣這樣的drop了。

這支鋁架實在是硬,硬的很誇張。面對這樣的管材特質,重踩和他硬拼對自己膝蓋絕對沒好處,穩定的迴轉數和平穩的踩踏反而會較輕鬆的駕馭這台車,若是在平路用力抽車,五通提供的剛性還真的不錯。先前和肥油貓聊到,硬邦邦的鋁車架需要靠車手本身調配自己騎車方式配合車子的特性,相較於先前短暫的Master鋼車架體驗,雖然車子特性很像,但是少了鋼管車重踩回饋的特性,路感回饋又比鋼車架明顯很多,後叉少了碳纖維的吸收,路面的震動直接傳到了座墊,在路況不甚佳長下坡要多花點心思閃避坑洞就是。

暫時寫到這邊...請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