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各位對義大利有興趣的施主看到這篇還無法體會何謂義式風情的話,那一定是我的不對,問題當然也有可能出現在看倌您身上,義式風情絕不等於浪漫情懷,而是一系列的混亂、吵雜、散漫所堆疊出來的,義大利人常常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巧的是這和咱們台灣人的邏輯極為接近,淺顯易懂之外,在義大利碰到的任何事情也不至於讓您感到太過意外。
Mario Cipollini,義式風情代表人物。除了他還有誰會在比賽時哈兩管呢?
羅馬的交通總是讓人看了搖頭,雖然比不上巴黎塞到爆那麼離譜(不誇張,2004年我看到最扯的就是7/14國慶閱兵那天,交通何止癱瘓?已經可以領殘障手冊的地步吧),但是要從周圍擠進市區是要花上一點時間,加上羅馬人對於交通規則的認知和我們台灣人接近,除了紅綠燈之外一律僅供參考,違規迴轉、停車屢見不鮮,無怪乎早在四十年前電影就告訴我們要騎Scooter逛羅馬了。
由上面的描述可知,死觀光客要從A91擠進羅馬城有多麼可憐了。今天的司機剛好是本地人, 所以開起車來一點都不客氣,正合我意,不然恐怕光是要塞進Città del Vanticano就已經中午了,白天的羅馬一點都不可愛,大車的下客區被嚴格規範,很遺憾依然大家不甚遵守,聰明的義大利人總是會在“合法下車”的區塊附近盡量移動到走路最少的位子,自然造成一整排Alfa Romeo和Fiat的喇叭伺候,在經過一陣腥風血雨、鬼哭神嚎的市區汽車肉搏戰之後,我終於站在Musei Vanticani前面。說實在羅馬的景點多到有點誇張,可能逛兩週都逛不完(其中可能有兩天的時間浪費在塞車上),不過往梵諦岡走準沒錯!Musei Vanticani的確是個好選擇,他和所有主題樂園一樣都是一票玩到底,其中你可以看到從各國掠奪的精美文物、歷任教宗的收藏、大理石不用錢的雕刻和地板,最重要的是你會經過教宗天天上班的地方,還有選舉教宗的西斯汀禮拜堂。
Musei Vanticani分為三個區段,拿捏的標準就是對於照相的管制程度啦!Section I純屬戶外或半開放空間,拍到相機當機也不會管你;Section II就開始規定不准用閃光燈了;而最後Section III就只有Cappella Sistina,裡面不能攝影也不能交談。在博物館中庭有個金屬球,看解說好像是有世界和平的意思,在Città del Vanticano裡面,聽到英語的比例可能比義大利語還要高一點。廣場中有數個看板,是方便導遊講解西斯汀禮拜堂裡面構圖之用,義大利人認為講話噴出來的口水會毀掉西斯汀禮拜堂的曠世鉅作,不過我相信在選教宗時應該難免要講話吧,可能Cardinal的口水比較神聖吧!Cappella Sistina裡面的畫作不須多做解釋,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拱頂的最高部分,米開朗基羅用《創世記》神話中的九個故事分別畫了九幅巨型濕壁畫(Fresco)。其中五個畫面稍小些,周圍有四個裸體人像各占一角。這些畫面分別是:《諾亞之醉》、《諾亞的獻祭》、《創造夏娃》、《分開海水與陸地》以及《分開光明與黑暗》。另外四幅大一些的畫面被安排在幾對拱弧之間,即:《大洪水》、《原罪與逐出樂園》、《創造亞當》和《創造眾星》。當然我不會背這麼多啦,還是翻出以前的美術史課本卡實在!最有名的當然還是創造亞當,畫面的焦點是神與人指頭的接觸,該作品強調人體動作,使二人之間的聯繫具有動感。
一直到西斯汀禮拜堂天花板壁畫完工 24 年之後,教皇保羅三世委託米開蘭基羅為祭壇牆壁繪製一幅壁畫。當時,米開蘭基羅正經歷著精神與信仰的危機。《最後的審判》也藉此表達了他的痛苦。這幅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由於牆壁面積廣大,要將大約 400 個人物安排在這一空間,必需有一種像旋風一樣的主要力量將整個空間結合成一體。米開蘭基羅於是採用了水平線與垂直線交叉的複雜結構。畫中人物進量畫在水平面上並組成群體,同時隨著位置的升高,人群愈加密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左側升入天堂和右側走向毀滅的畫面中突出的豎向運動。因此產生一種周而復始的活動,將上升與墮落的人群和掌握整個人群活動的中心人物,即審判者基督聯結在一起。
米開蘭基羅為了解決畫中人物在從下面仰視時所應呈現的比例這一難題,他將上面的人物畫得大些,底部的小些,以適應自下而上的觀賞效果。在 1541 年揭幕時,這幅獨自完成的巨作引起轟動。然而,巨作中的裸體人物卻引起爭議,一些人認為猥褻了神靈。在米開蘭基羅剛去世不久,教皇庇護四世即下令給所有裸體人物畫上腰布或衣飾。受命的畫家們於是被謔稱為「內褲製造商」。不過這些「內褲」在 1980 ~ 1992 年之間,經過清理修護西斯汀禮拜堂的濕壁畫計畫之後又被清除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而令一則有趣的軼聞,就是當時督導米開朗基羅的一位神父,時常催促米開朗基羅上工,這位藝術家久而久之自然不爽,最後就刻意的把這位監工的臉畫在魔鬼的臉上,讓他遺臭萬年了。
出了Cappella Sistina,可以順著動線直接走到Barsilica di San Pietro。進到San Pietro還是有種不可置信的感覺,所有天主教最重要的聖物、人物都在這裡,更是全球幾十億人信仰的中心,相較於七年前最不同於的大概就是教宗已經換成Beneditto XVI了。在梵諦岡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寫明信片給自己啦,也順便把拖了很久的明信片寄一寄(在威尼斯買的),梵諦岡唯一的郵局態度真是不苟言笑,果然獨佔事業是沒有競爭力的,投完郵筒之後就滿心期待的等明信片回台灣吧!(事實證明,要很久)
聖彼得大教堂
瑞士傭兵
中間是個方尖碑
迴廊
羅馬這天的天氣真是陰晴不定,剛剛露臉的太陽沒多久又消失了,一陣急雨讓人擔心起又要在雨中渡過一天,車開到Colosseo附近下車(當然也是小小違規了一下),正巧雨也停了,太陽又重新露臉,弄的我都快精神錯亂了!過去在競技場一帶治安不佳,羅馬市政府就想出了一個好方法 - 收門票,至於收了門票之後有何改變呢?好像只多了台電梯吧!四周圍還是有一堆看起來莫名其妙的人向你兜售紀念品、明信片等,也有很多扮演成電影神鬼戰士的街頭藝人和你合照,不過這些人穿著十分有趣,雖然一身古代羅馬戰士的勁裝,底下卻穿著Adidas球鞋,加上有幾位可能不到170cm高,看起來更是逗趣!Colosseo現在被洗刷的乾淨多了,裡面的尿臊味也不見了(可能是因為蓋了廁所吧),從幾個陽台可以眺望君士坦丁凱旋門,不過都人滿為患。就在凱旋門旁邊,也有著一群希臘古蹟,只不過較不受觀光客青睞。
君士坦丁凱旋門和競技場
離開Colosseo,感覺時間相當緊迫,馬上又把大家拉到萬神殿去。由於當地導遊在車上成功洗腦,不停地說旁邊有家超好喝的咖啡店,這下可好了,大夥下車對萬神殿可一點興趣都沒有,直奔咖啡廳。萬神殿過去是紀念屋大維打勝仗的神廟,直到西元609年皇帝把萬神殿獻給教廷,作為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個慷慨的捐獻使得萬神殿幸運的逃過了中世紀對於多神教的破壞,在文藝復興時期萬神殿建築風格也成為義大利建築師爭相學習的對象,從1435年開始,元老院就宣佈要保護萬神殿,就好像今天宣佈成為國定古蹟了。
但是萬神殿還是碰上了倒楣事,一個教宗宣佈將萬神殿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作為聖彼得大教堂主祭壇上的天蓋和聖天使城堡的大炮。另外還幫萬神殿外掛了兩座鐘塔,這個自然引起公憤,在1883年鐘塔就被拆掉了,而在建造義大利國父艾曼紐二世的墳墓時,義大利人決定熔一座大砲作為墓地的裝飾,也算為義大利人報仇了。迄今萬神殿還是一個重要的教堂,比較特別的是它不屬於梵諦岡,而是直屬於羅馬教區。
萬神殿本身就是個建築奇蹟,由於萬神廟整幢建築都是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以當時的技術,人們要如何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因為混凝土的張力將無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目前已知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是一種天然火山灰,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建造穹頂時,比較重的骨架在基座支撐,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建造,到頂部時,只能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才不會太重了。
至於究竟是哪個咖啡店這麼吸引人呢?那就是丹布朗小說裡頭說“全羅馬最好喝的咖啡廳” Tazza d’oro啦,直翻成中文應該是金杯咖啡。在咖啡廳周圍停著黑頭車和警車,原來是國會議員下午茶的時間啊,真是太酷了,這樣你以為這杯咖啡很貴嗎?其實消費相當平民,0.8元的Espresso比休息站的還便宜,不過全館都是吧台區,所以依照習俗要先買單再領餐囉,我喝了Caffe和巧克力的馬份,水準以上囉!
離開讓人口齒留香的Tazza d’oro,走到Fontana di Trevi,話說上次來許願池也有丟下銅板,據說會再度來到羅馬;這次也不例外,說不定還有下一次囉!在許願池不遠處就是Piazza di Spagna,這邊延伸出去就是一系列精品街囉,而這裡就作為羅馬行的終站,也為為期不滿十日的冬日義國行劃下句點。要說來義大利有什麼期待?Shopping也好、參觀歷史古蹟和自然景觀也好,只不過是想“去”就是了,這個親切的國家對我魅力十足,和法國相比,我覺得義大利多了人情味,多了些看似沒有原則的原則,就像電影教父所說的,義大利總是給我一個無法拒絕的機會(An offer I can’t refuse),讓我還想再去,也許下次有機會體驗夏日的義大利也不錯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