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盡到照顧新手的本分,當然要從最基本最早的勸敗開始講起囉!首先很多人會問腳踏車有多少種?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要細分可能可以分出超過20種,而腳踏車的定義如果是從“人腳驅動”來定義的話,鞋躺車、獨輪車等等都得算在腳踏車裡面。不過如果把範圍縮小在“前後各有兩個封閉三角形”的前提之下,則這個問題好回答多了。兩個封閉三角形聽起來很怪,不過就只是說單車車架的形狀而已,也就是最早發明出自行車到現在幾乎沒有改變過的外觀!
前提定好之後,我們就可以把車子開始分類了。大概可以簡單分成幾類:
公路車
登山車
極限運動用車
如攀岩車、BMX等等,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公路車是歷史很悠久的單車,而且從發展初期到現在樣式都沒怎麼變,這都要歸功於非常保守的國際自行車總會UCI,他們嚴格的比賽規定反而將傳統公路車的樣子保留起來,每當有車廠悖離原本樣子的新發明,UCI就會馬上要他們改回來。特色是彎把,輪徑是700c(約27.8吋左右),輪胎寬度比較小。彎把的設計可以兼顧出力和低風阻的考量,較大的輪徑、較重的變速齒比(日後會另外討論)使車子在公路騎乘的時候效率變好,窄胎則讓阻力變小,簡單來說,公路車的發展就是為了公路賽競速使用。
長得跟公路車很像的親戚們,可以分為場地賽(Velodromes)用的場地車、公路越野車(cyclocross)、計時賽專用車(Time Trial, TT)、三鐵專用車(Triathlon),其中鐵人三項用的三鐵車,不在自行車總會UCI規範,而是由ITU所規範。
UCI規範的公路車規則有幾項:
1. Be a vehicle with a front wheel steered by a handlebar and a rear wheel driven by a system comprising pedals and a chain by the legs moving in a circular movement
簡單來說就是必須是人力操控、人力驅動的
2. Wheels must be of equal diameter, between 70 cm and 55 cm, and must have minimum 12 spokes
輪徑應在70cm~50cm之間,每個輪子至少要有12跟幅條
3. maximum length 185 cm
最大長度185cm
4. maximum width 50 cm
最大寬度50cm
5. The peak of the saddle must be at least 5 cm behind a vertical plane passing through the bottom bracket spindle
setback至少要5cm
6. The saddle must be between 24 cm and 30 cm in length
坐墊長度24cm~30cm
7.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bottom bracket spindle and the ground must be between 24 cm and 30 cm
五通軸到地面高度24cm~30cm
8.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vertical passing through the lower bracket spindle and the front wheel spindle must be between 54 cm and 65 cm
五通軸到前輪軸長度在54cm~65cm
9.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vertical passing through the bottom bracket spindle and the rear wheel spindle must be between 35 cm and 50 cm
五通軸到後軸長度在35cm~50cm
10. The maximum internal distance between the front fork ends is 10.5 cm, and of the rear stays 13.5 cm
兩前叉尾端差10.5cm,後叉尾端差13.5cm(跟花鼓長度有關)
11. Minimum mass 6.8 kg (15 lb)
最輕不得低於6.8kg
12. Frame must be built around a main triangle, constructed of tubular elements (that may have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s) such that the form of each encloses a straight line
車架主要由三角形構成,管材必須是封閉的。
至於登山車勒,就是為了適應各種非柏油路的地形而設計的。用汽車來比喻,就好像是吉普車一樣,可以去off-road,所以也可叫做越野車。登山車有較粗的輪胎,通常有避震器。一般來說,原本登山車的輪徑都是26吋的,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多廠商開發29吋輪徑的車款,是否日後會變成主流,還無從得知。
越野車(登山車)很多車友拿來騎柏油路,主要是因為較好上手,登山車有比較挺的騎姿、平把可以讓剛入門的人比較快進入狀況。
不過登山車現在分的越來越細,車種也互相感染,越來越雜亂,簡單來說,以避震器的數量可以分成:
1. 無避震的登山車(Fully Rigid)
他只是用了登山車的車架、變速套件,前後都是硬叉。最早開始的登山車是這樣的,不過現在很多為了滿足日常都騎柏油路,但是又騎登山車的車友,也有很多車是無避震的登山車。捷安特的flight m系列就是其中一例。
2. 硬尾巴登山車(Hard tail)
硬尾巴顧名思義尾巴是硬的,表示僅有前面有前叉。也有很多車友拿這種車當作入門的第一台車,好上手,可以滿足輕度的off-road,前叉可以吸收柏油路的坑洞,舒適性還算不錯。職業選手在像是XC(cross country)的輕度off-road也會選用硬尾巴車,因為重量佔了很大的優勢。
3. 軟尾巴(Soft tail)與全避震車
兩者界定的點是連桿設計的複雜程度,全避震車(Full Suspension)一般都會讓後輪跟著軸(pivot)去跑。兩種車是用來跑較為重度的off-road,有些全避震車設計極為複雜,為的就是應付更惡劣的地形。
一般來說,多半建議新手由登山車入門。原因是登山車是平把的,與一般人以前曾經騎乘的經驗比較相似,而且登山車的齒比比較輕,可以變換的檔位也比較多,新手比較不會有爬不動坡的窘境。最重要的當然是價格了,入門登山車的售價多比入門公路車便宜,目前在台灣也比較普及。入門登山車可以培養基礎的體能,和正確的騎車觀念,如果對越野有興趣也可以提供另一種樂趣!
- Jan 22 Tue 2008 21:59
I do thnk so!! - 新手單車入門 選台車子吧! 敗家篇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