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的生活
泰北、台北,只差一個字,找個華語不標準的唸起來搞不好還一樣。這次旅遊前我完全沒做功課,充其量就知道到機場要找雙條、住Guest House很便宜這樣,至於清邁有什麼景點、有什麼廟、有什麼市集一律不知,我打算和上次去蘭嶼一樣,努力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用力體驗泰北人民的生活。
我在清邁的愛車: Honda Dream 125,台灣以前的金旺90加強版
如何融入當地生活呢?除了辦一支在地生活的手提電話之外,放眼望去食、衣、住、行都是良好的參考基準。下榻住宿地點之後,首當其衝的就是交通問題,雖然古城不大,但是想要探索周邊景點和各處市集,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機車了。不過到的第一天時間晚了,只剩下少數幾家專做觀光客生意的店家在租機車,而他們有的車型都是專租給觀光客的速克達。按照在地生活行事準則,想當「泰客」,沒有一台金旺90(泰國是Honda Dream 125,造型和古董金旺是一樣的)是無法達成的,問了半天原來是因為大間的租車店都打烊了,機車店的技師用很有限的英文和我們說明天早上8點再來。
隔天去租車店接待的不是昨天那位技師,而是英文很好、穿著火辣的老闆娘。金旺90一天的租金是150B,這家租車店因為自身是修車廠,感覺車子照顧的不錯,我們也懶得再去其他租車店訪價,經過議價後以一天130B租到機車。有了機車等於有了腳,金旺90又以省油出名,加了100塊的汽油好像永遠用不完,在清邁城內的交通就靠著機車移動,十足便利。由於泰國是靠左行駛,騎車前最好先做好心理建設,例如通過路口時要先看右邊,單獨騎在窄巷時要記得靠左走,只要掌握好這些要點,在清邁騎機車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觀察清邁居民的生活,其實很少人真的在「公司」上班,清邁近郊也看不到什麼工廠或是辦公大樓,服務業與觀光相關產業佔了居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不少當地人以擺攤、開小店、推車叫賣為生,不過不管如何,清邁人對於市場的熱誠是很高的。由於出門前做功課,只見每次騎機車經過清邁門(南門)時總要塞上一小段,正對面的市場人聲鼎沸好不熱鬧,自然就吸引我們進去了。因為這市場位處南門邊,我就姑且稱之為「南門市場」吧。
熱鬧滾滾的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的型態和台灣大多數的傳統市場差不多,裡面有一個個攤位,無論生食熟食穿的用的拜的都有賣。泰國人上早市的時間比較早(應該說比死外國佬如我來說早),我們去的時候市場人不算太擠,少數幾家熟食攤位則有拎著大包小包戰利品的當地人坐著吃,雖然不知道紅通通的碗裡裝的是什麼,但看他們滿頭大汗仍吃的津津有味,我毫不猶豫來一碗。
在市場裡不講英語其實也沒什麼障礙,市場看到大家在吃豬血湯麵線,我在旁邊站兩秒原先佔滿板凳的泰國人就挪個小位子給我,說了泰語謝謝後就和遙遠的老闆娘用手比個一,接著麵就來了,過程完全不需用到英語。這豬血湯挺正點的,難怪當地人極力捧場,雖然豬血沒有台灣豬血湯處理的那麼光滑彈牙,但酸酸辣辣的湯底加上米香味十足的米線(跟吃雲南菜的粑粑絲一模一樣)就很對味,吃完嘴巴一抹15元一付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
豬血湯米線
清邁無論小吃店、路邊攤還是有點規模的餐廳,桌上一律擺著幾種調味料:醋漬辣椒、辣椒粉、魚露和糖。台灣人的口味較清淡,增加鹹味甜味的調味料我就直接跳過,但醋漬辣椒倒是深得我心;至於我的旅伴水水大概上輩子是泰國人,每種調味料都要加個兩瓢才過癮,無怪乎吃到最後整個人連走路都是「泰客」樣了。
每攤必備的大四喜調味料
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食物是在週日市集當天吃的。Night Bazaar 其實沒啥好逛,跟台灣的夜市一樣,裡頭多是粗製濫造的中國貨,不過正巧當天我們去寺廟裡按摩完後,走出看見廟口小吃攤開始營業了。廟口小吃有幾攤明顯具有「異國風情」,壽司、沙威瑪都成了佳餚,唯獨一個小攤子擠滿泰國人。我和水水非常好奇湊上去看,只見攤販老闆娘盛了兩瓢白飯,加了像肉臊和香料後,在砵裡拌啊拌的,最後再夾顆鹹蛋搭配。完成後當地人不忘再添些黃瓜、南瓜、香菜、檸檬葉等陪襯,並把標準SOP調味料一股腦兒往飯裡加。按照我們對於「在地生活」的直覺,這肯定好吃,水水正想發問,對方就劈哩啪啦講了一堆泰語,反正也不管了,就每樣都加吧!
這個熱拌飯香辣開胃,回來爬了一堆遊記都不見有人吃到類似的東西,而傻蛋如我竟然忘了問名字,真是太可惜了。由於敝人對於香菜有強烈愛好,因此盤子上大概有一半是芫荽吧,這種另類的配菜吃到飽還真是爽勒,而攤販老闆娘說的”very hot”也不負眾望,這是能滿足台灣人對於辣的想像了!
拌飯就是這味
這位大姐伴的很用力,旁邊的料我們是選擇每個都來點
旁邊有香菜南瓜醬料自己隨意亂加
在泰北吃飯可說是豐儉隨意,清邁算是觀光重鎮,好餐廳其實不少,懶得出腦筋就走進Four Season或是Meridian的自助餐也能飽餐一頓。但既然說好了要貫徹在地生活精神,品嚐小吃才是王道。泰北常吃到的米線 (Khao Soi) 是受到緬甸、寮國影響的料理,Khao Soi本意只的就是「切米」,因為做米線之前必須把米糰切開放進水裡煮。其實只要是米線料理就叫Khao Soi,泰北常用的湯底就是緬甸咖哩和椰汁,因此台灣多半把它翻譯成「咖哩麵」。由於泰北不臨海,因此在泰北吃到海鮮酸辣湯 (Tom Yang Gong,中國譯冬陰公湯)是件很奇怪的事,不過清邁附近仍有河鮮,魚長得特別兇狠大隻。一般來說我是不吃河鮮的,但清邁的烤魚(Bra Plao) 是將香茅、香料整糰塞進魚肚裡,在丟到炭火上直接烤熟,中途不加任何調味料或醃料,最後附上酸辣的沾醬搭配食用,也別有一番風味。對於在海島長大的台灣人來說,魚本身不算好吃,肉質略顯粗糙且不帶甘甜,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香茅發揮功用,吃起來卻一點土味也沒有,加上炭火烘烤後的香氣,我想大概除了海鮮基本教義派(例如住在漁港旁邊的人)之外,應該都還蠻能欣賞這道料理的。
魚就是很豪邁地丟在烤網上烤
出來皮也焦了,所以他們會把皮剝開吃
至於點心類,泰北的選擇就多了。由於華人在泰北的比例不低,市場中能見到一些類似中國傳來的糕點和點心,明顯與東南亞普遍高糖、油炸的風格不同。這類一小包一小包的點心有朋友吃了之後評價普普,我想大概是和中國的太相似所致吧。不過若是講到香蕉煎餅,這可就東南亞風味十足了。香蕉煎餅的攤販多半是推著推車出來,作法很簡單,小販會先拿出一小糰餅皮甩啊弄的,直接貼上油鍋開始半煎炸。煎餅豪華一點就放上香蕉、灑上煉乳、巧克力和奶油,簡單一點也能只淋上煉乳。完成之後小販會把餅包起來,切成入口的形狀方便食用;不過我們在拜城時卻看到另一種作法,是直接用麵糊(類似Pancake)做成小圓餅,接著直接放上香蕉和調味料。我個人偏愛第一種,餅皮的油香更勝一籌。
這不是香蕉煎餅,我發現我忘了拍。這是清邁大學(清大?)後門頗受學生喜愛的泰國版蜜糖吐司,店裡也有不少假掰的泰妹....打扮的跟韓國人一樣
這就是拜城的香蕉煎餅版本
完工後很優雅的裝在香蕉葉中,不過仔細看,這香蕉葉盤子是用訂書針固定的....
泰國人是無甜不歡,就連飲料也是。傳統泰式奶茶是以棕糖和煉乳調味,因此特別的甜,不過泰國人似乎還不過癮,上頭還要鋪上Oreo、巧克力碎餅、蒟篛等配料一起吃,甜度破表;而市場裡也常有果汁攤販,把芒果和煉乳、糖冰塊等打成冰沙,這飲料專賣老外喝的,很少見當地人購買,不過這倒挺對我胃口,有見到就會來一杯。至於泰國特產椰子在泰北似乎採到地雷的機率很大,喝了一次覺得比台灣頂好買的還差,之後就決定直接放棄了。
比珍珠奶茶還罪惡的泰式餅乾奶茶,老闆娘拼命堆料,這張照片只加到一半啊....
市場裡的飲料攤,老闆娘洗杯子的方式非常豪邁,讓我想起台灣曾經盛行的三桶水洗碗法....不過他們只有一桶
最後提一下酒精飲料吧。泰國最受歡迎的酒類是啤酒,原因無他,熱麼。泰國常見的啤酒有三個品牌:大象牌、獅子牌、大貓牌。大象牌的正確名稱是Chang啤酒,是泰國最便宜的啤酒,600ml 在便利商店買不過44元。這個啤酒其實蠻好喝的,口味很清淡就和台啤一樣,只是少了蓬萊米的味道,酒精濃度6.4%,但按照老外的說法,因為製成品質不穩,酒精濃度僅供參考而已。在泰國久居的老外為大象啤酒發明了一個名詞 ”Changover” (取自Hangover諧音),是指在喝了約7、8瓶Chang之後,很容易宿醉頭痛,一般認為和劣質的釀造過程有關。雖然Chang啤酒製成兩光,但由於此啤酒象徵泰國背包客沒錢又愛惡搞的精神,因此是我最喜歡的啤酒品牌。
張啤酒(大象啤酒)配上交誼廳,和蘭嶼生活有異曲同工之妙
說真的Chang沒啥好喝,但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惡搞精神
至於獅子和大貓牌,兩者其實都是「獅子」。Singha啤酒在台灣的泰式餐廳常見,還沒去泰國我就喝過了,酒精濃度較Chang略低,僅5%。Singha也屬於清淡的Lager風味,它的價格較高,是泰國資產階級喝的啤酒。不過我們試過,當拿Chang請泰國人喝的時候,他們基本上是不屑喝的,唯有Singha才真正上的了檯面。至於大貓牌Leo,價位則居於兩者之間,是當地人在沒錢喝Singha時的代用品。
除了啤酒外,旅泰老外還很鍾愛超難喝的當地威士忌Hong Thong。Hong Thong基本上就是把蒸餾的酒精加上色素和很多很多的糖調和而成,對於平時有喝點Whisky的人來說根本就是搞笑的飲料,不過要是你知道Hong Thong和Chang是同一家釀酒公司製造的產品,或許就不會這麼意外了。由於Hong Thong真的很難喝,老外多半摻上大量的可樂飲用,至於為什麼要喝這麼難喝的飲品,我想這只有愛爾蘭人可以給你滿意的解答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