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年的環法賽就這樣莫名其妙的騎完了,雖然我們不能像在看 “啞瓠騎魔” 新聞時一樣,在下面勾選「今年的環法賽讓您覺得? 新奇、溫馨、河蟹、時尚?」等選項,不過身兼觀眾、鄉民外加陰謀論者,事後諸葛一番也無傷大雅。

首先就從賽事本身開始討論吧。我相信大家都同意,在今年的比賽中,我們見到了世代之更迭,不但最有實力的 Alberto Contador 與 Andy Schleck 都還是年輕人,而 Rabobank 的 Gesink、Lars Boom,Sky 車隊的 Geraint Thomas 與 Boasson Hagen,以及 Garmin 車隊的Hesjedal、Farrar 等,也在大賽當中表現不俗 (Farrar.... 你太早摔車了)。 這些人常常在集團中顯得白目,也被許多老前輩說是「不懂規矩」;但是從昨天的最後一站老將阿姆斯特朗的所作所為,白目程度可是一點也不輸這些晚輩啊。

過去台灣自行車壇的觀點總是過度倒向「英文媒體」,在Google Translate大神、以及Twitter的幫忙之下,我很高興可以看到更多消息來源,不必因為語言的障礙屈就於所謂 “Pan-Arm” (泛阿姆斯特朗)情結。在Cyclingnews 易主之後,很明顯地偏頗英國車手,這從他們對於 Mark Cavendish 與 Mark Renshaw 事件的評價就可以發現;而另一大媒體Velonews 則是標準的壯哥講評標準,RadioShack 也是他的一大廣告主。

比賽最後的差距就是39秒。這39秒無論公平與否,有沒有瑕疵,回到運動本身,就是39秒。Contador 在比賽時遭逢了許多責難,不過他已經學會面對壓力、處理問題,這就是環法冠軍的高度。許多觀眾(包括肥油貓在內)都認為比賽就該回到競賽本質,觀眾要的是精采的比賽,最好大家來個大亂鬥;我的觀點則隨性一些,我認為既然事情已經發生,選手該煩惱的是如何追回秒差,而不是繼續跟媒體抱怨。這讓我想起F1比賽,有人會怪因為出PIT時被擋了一下、或是因為進氣口吸到觀眾的塑膠袋而議論比賽的公平性嗎?我認為在自行車賽中,器材本來就是成績的差異來源之一,變速會變倒掉鏈,該被拖去做消波塊絕對不是Contador,甚至也不是當天真正發動攻擊的Sanchez,而是Saxo Bank的車隊技師啊! (編按: 假設這個技師在台中大甲上班,很有可能已經在防守台灣的海岸線了。)

賽前我的確看衰今年的環法,不過結局似乎比我預期的好看。第三站的石板路增添了很多不確定性,也讓擅長各種不同地形的選手各有發揮。屁裡牛屎山區似乎不如預期的精采,不過Tourmalet 一站也讓該出線的出來面對 - 只不過兩人最後河蟹地牽手騎進終點,下次台灣的 TUAA 如果再辦「愛的雙人組」,真的可以考慮請這兩位代言了。

再來就是當我去大甲的直播會時,真的被現場的觀眾嚇到了。無論是來買福袋的、來進香的、來吃流水席的還是真正來看比賽的,台灣關心自行車賽的人口真是遠超乎我的預期。這讓我覺得,自行車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要,不過問題又回到了:轉播水準有沒有跟上鄉民的腳步呢?

今年的轉播升級了 - 不但HD畫質放送(不過我是網路收視,沒享受到這項),外加1.5小時的Live 播出。不過播出的「質量」提升了嗎?

這是一個很難量化的指標,猶如Facebook的粉絲頁面一樣,往往只有 “讚” 的按鈕,是無法按 “爛” 的。壽生講評無論資歷、賽事經驗都相當豐富,不過有時候卻連選手的名字都念錯,而幾個老梗也是一用再用 ( 爬起來和阿里山差不多啊、Nicolas Roche 與 Steven Roche 的故事啦),雖然現場Live 真的難度很高,要在第一時間認出選手真的需要十足的功力,不過有些退賽的重要選手(如Tyler Farrar)名字就不該出現在第十八站,這樣的要求應該不算太過分吧?

然而愛爾達的石主播也是從剛開賽時的完全不懂,到賽事末段慢慢能加入互動,進步也算不少。石主播擅長的是地理環境、觀光景點的介紹,而她的興趣所好和資料來源有時常常和Mobile01的屁大相同,有時還會找到「一字不差」的資料呢! 雖然許多觀眾都認為,石主播本身的長才就不在自行車,能在短短20天了解比賽已經很強大了。不過拿出去年民視段溫蒂(大鳥姊姊)和瑋瑜跟講評配合的畫面,我認為功課做的還是有差;雖然我不能武斷地定論大鳥姊姊在Live 播出是否也能維持正常水準,不過按照我先前去愛爾達拜訪所看到的景象,我覺得壽生主編和石主播的互動不多,也難怪在比賽中難以「做球」給主播提問,而主編滿肚子的學識就難以發揮了。

另一個讓我不甚滿意的就是中途講評「空白」太多。假使我們拿國際最頂尖的講評人來做比較(Chris H、Sean Kelly 或是 PL等人),他們在無聊的比賽過程中還能加油添醋、不斷喇賽,從器材的差異講到選手的騎法;從隊經理的策略分析到選手的內心層面,除了賽事本身以外,我最喜歡的就是聽這些人唱雙簧說相聲了。反觀今年的轉播,兩位主播猶如被捷安特自行車的Facebook給羈絆一樣,很難講出深入的話題;而本來成立Facebook 和觀眾互動的好意,最後則淪為沒詞時的墊檔,有些問題甚至一次又一次的重複,實在相當可惜。

有些人對於節目中的置入行銷不滿,我倒是認為無傷大雅,最好更多廣告主、更多業界單位投入。在這樣的轉播當中,把球做大是基本原則,不但廠商受益(製造好的外部效果)、觀眾滿意(看到高品質的節目- 如果有一天可以的話),製播的單位也能賺到錢。我認為製作單位應該運用更多智慧,既然都投入了這麼多的金錢、人力了,就該好好的把關節目品質,而不是只關心facebook上面幾個人點了讚。假使能夠結合商標使用權,做出周邊商品搭配,不是更好嗎? 「實驗」已經做了好幾年,「熱情」雖然能讓人投入,但絕對不是仙丹。我認為要有好的節目品質,讓轉播回歸到最單純、最讓人討厭的商業模式才是王道,有了銀子、有了商品,再加上專業的轉播團隊,還怕沒人要看、沒人要播嗎?

以上的發想是我個人對今年環法一點點的看法和建議,在眾人肯定、全民注目之後,大家該怎樣把這個運動推上更高一個層次,我想才是所有熱愛自行車的人所樂見的。我們雖然沒有歐洲長達百年的自行車傳統文化,不過在經過這麼多年的試煉之後,我想是進入商業本質的時候了。無論比賽結果是否讓您滿意,精緻的轉播品質是大家所期待的,俗話說「先求有,再求好」,我們現在「有」了,我認為該是進入真正「好」的時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s923 的頭像
    ss923

    旅行.攝影.隨筆

    ss92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